6、齐楚旧贵,包括田氏[47]与王氏[48]。
7、低秩或无秩的列侯,皆为外戚,包括宣帝许皇后之父平恩侯许广汉[49]、章帝梁皇后之父褒亲愍侯梁竦[50]等。
8、有特殊功勋或关系的比二千石,包括哀帝时的董贤(赐茔时为驸马都尉、侍中)[51],光武帝时“义死”的护羌校尉温序[52]、因公事而亡的光禄大夫伏隆[53],章帝时亡故的侍中祭酒承宫[54]。
综合来看,西汉时期,官秩万石的列侯、公主始终享有赐茔的待遇。宣帝开始,官秩二千石以上或爵为列侯,满足其中一项者也可赐茔。东汉时期的赐茔对象主要是二千石以上。此外,还有两类较为特殊的赐茔对象:汉初六国故地的旧贵族、特殊情况下的比二千石。前述官秩皆指死者曾担任的最高官职,如张禹、董贤、郭镇皆已免官,郭伋、桓荣、伏恭、张晧在退任后皆以低于二千石的官秩禄养,但都不影响待遇。
赐茔时有两条原则:一是茔地一旦赐出可能不会收回。武帝时李蔡因罪自裁,昭帝时上官桀父子因反被诛,仍可葬于所赐茔地。二是赐茔可以拒受,像温序[55]、承宫[56]的家人都选择将其归葬乡里。
二 赐茔位置与标准
赐茔可分为陪陵茔地和其他茔地。文献记载中西汉时期所赐的茔地皆在帝陵。东汉时期,自比二千石至万石皆有受赐者获赐的茔地不在帝陵。光武帝时的卓茂,本传中仅称“赐冢地”,据《魏书·地形志》注,可能在密县。[57]温序受赐的茔地在“洛阳城傍”,伏隆在“琅邪”,桓荣在“首山之阳”,张晧在“河南县”。但制度并不明确。赐茔陪陵则有明确的制度,结合陪陵者的仕宦经历,能推测其概貌。
赐茔长陵的除王氏、田氏等旧贵族外,还有萧何、曹参,他们皆于惠帝时亡故,初仕二千石以上官职、始封侯、担任最高官职的时间皆在高帝时。
赐茔安陵的可能有鲁元公主及其丈夫张敖。另有亡故于献帝时的颍川太守盖勋,初仕二千石(汉阳太守)是在灵帝时。
赐茔阳陵的李蔡初仕二千石官职在景帝时,晋升最高官职、始封侯、亡故时间皆在武帝时。此外还有周应、吴信、“般邑”、高宛制侯等列侯级别的陪陵者[58],但仕宦经历不明。
赐茔茂陵的霍去病、卫青初仕二千石以上官职、封侯、担任最高官职、亡故时间都为武帝时;金日磾、上官桀则死于昭帝时,霍光死于宣帝时,此三人初仕二千石以上官职、晋升最高官职都在武帝时,始封列侯均在昭帝时。
赐茔平陵的夏侯胜在昭帝时初仕比二千石官,任最高官职、封侯、亡故时间皆在宣帝时;张禹在元帝时初仕比二千石官,成帝时任万石、封侯,死于哀帝时。
赐茔杜陵的外戚许广汉在宣帝时始封列侯并亡故;金安上初仕中二千石、始封侯和亡故也都是在宣帝时;张安世则在武帝时初仕比二千石,昭帝时封侯,宣帝时任万石并亡故。
赐茔渭陵的王凤在元帝时初仕中二千石、始封侯,晋升万石、亡故则在成帝时。王莽妻虽也葬于渭陵,但系由王莽即位后指定,应不属赐茔。[59]
赐茔义陵的董贤在初仕比二千石时即获得陪陵资格。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