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胡萝卜的引导下,“七仔”顺势站立,露出浑圆的腹部和壮实的四肢,兽医轻触其腹股沟区域:“站立检查能直观观察肌肉发育,这对参与繁育的雄性尤为重要。”
体检进入最关键环节:采血!!保育员将“七仔”温柔固定在特制体检架,兽医迅速在耳缘静脉处消毒。
当针尖触及皮肤的瞬间,“七仔”的耳朵敏感地抖动,但始终安静配合,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入采血管——这是全球唯一一份来自棕色大熊猫的血液样本。
“血常规检测红细胞形态,生化指标监测肝肾代谢功能。”实验室负责人展示着检测清单,“尤其关注微量元素含量,这对维持它特殊的毛色至关重要。”
研究显示,棕色大熊猫的毛色可能与特定微量元素代谢相关,这使得“七仔”的血液检测具有特殊科研价值。
在恒温实验室,离心机正分离着珍贵的血样——白细胞计数5.6×10⁹/L,处于健康区间。
兽医指着显微镜下的血涂片,“我们特别关注铜蓝蛋白浓度,这与毛色色素沉积直接相关。”检测数据将汇入“七仔”专属健康档案;
这份持续十四年的记录,是全球棕色大熊猫研究的核心数据库。
繁育季的体检标准更为严苛,兽医团队为“七仔”增加了精子活性检测,通过特制假体采集精液样本。
“活力指数达到0.8,远高于繁殖标准。”兽医展示着检测报告。
为保障遗传多样性,中心制定了精密的繁育计划,“七仔”的精液将通过人工授精方式传递给其他保护区。
体检结束后的“七仔”回到栖居地,保育员端上特制的营养餐:竹笋中掺入钙粉,苹果片裹着维生素制剂。
“繁育季的能量需求增加30%,我们调整了蛋白质配比。”营养师正在记录进食量。
远处监控屏上,“七仔”的心率、呼吸等生理数据实时跳动,物联网项圈每十分钟向监测中心传输生命体征。
当夕阳染红秦岭山脊,“七仔”踱步到水池边饮水,它低头时,颈部的棕色毛发在余晖中流转出奇异的金属光泽。
作为目前全球唯一可供研究的棕色大熊猫活体,它的每次体检都在改写物种认知。
科研团队从它身上已分离出3种毛色相关基因突变,相关论文即将发表于《自然·生态与演化》期刊。
在育婴室,保育员正调试恒温育幼箱,这里曾成功育活7只“七仔”的后代,虽然尚未出现棕色幼崽,但基因检测显示43%的幼崽携带隐性棕色基因。
“也许下个繁育季,我们会见证又一只棕色奇迹的诞生。”兽医凝视着监控屏中酣睡的“七仔”说道……
图源网络,侵权删~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